樁土相互作用的砂箱模型試驗及計算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38KB
頁數:5P
人氣 :95
4.5
提出了用有限元 無界元耦合的方法計算大變形條件下樁 土耦合體系的應力和變形.在樁與土接觸的界面上設置了一種有厚度的接觸面單元,它可以與土體的彈塑性模型相銜接,能合理地反映接觸面及其鄰近區(qū)域剪切破壞帶中的變形性狀.計算結果與現場觀測數據吻合較好,說明該計算方法是可行的.
土-樁-結構相互作用體系的振動臺模型試驗
格式:pdf
大小:1.8MB
頁數:8P
土-樁-結構相互作用體系的振動臺模型試驗 作者:樓夢麟,王文劍,馬恒春,朱彤 作者單位:樓夢麟,王文劍(同濟大學),馬恒春,朱彤(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刊名: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英文刊名:journaloftongjiuniversity 年,卷(期):2001,29(7) 被引用次數:22次 參考文獻(7條) 1.wolfjpdynamicsoil-structureinteraction1985 2.lucojelinearsoil-structureinteraction1982(01) 3.dominguezjdynamicstiffnessofrectangularfoundation1978 4.林皋結構和地基相互作用體系的地震反應及抗震設計1992 5.張楚漢
土-地鐵隧道動力相互作用模型試驗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18KB
頁數:1P
**資訊http://www.***.***
砂土中抗拔樁與抗壓樁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MB
頁數:7P
4.5
為研究單樁在抗拔與抗壓條件下承載能力、樁身軸力以及側摩阻力分布規(guī)律的不同,進行了砂土中長徑比大于40的抗拔樁與抗壓樁室內模型試驗,通過樁身內設置電阻應變片,測得各級荷載下樁身不同深度的應變。分析表明,抗拔樁不論是位移還是位移增長速率,都遠遠超過抗壓樁。因此,抗拔樁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樁頂上拔量來確定抗拔承載力。抗拔樁與抗壓樁的樁身軸力分布具有相似的特性,試驗所得抗拔總側摩阻力折減系數λ=0.56??拱螛杜c抗壓樁側摩阻力都是從上部開始發(fā)揮并向下傳遞,隨著荷載的增加,上部側摩阻力變化很小,樁身中下部側摩阻力迅速增長??拱螛稑抖瞬總饶ψ枇Ρ憩F出弱化效應,抗壓樁則表現出強化效應。
支盤樁一土一上部結構動力相互作用體系的振動臺模型試驗設計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7MB
頁數:6P
4.7
支盤樁一土一上部結構動力相互作用體系的振動臺模型試驗設計
靜壓群樁沉樁擠土效應模型試驗
格式:pdf
大小:693KB
頁數:6P
4.6
以往對沉樁擠土效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單樁或雙樁,而對群樁擠土效應的分析較少,但在實際工程中,樁基工程通常都是以群樁的形式來設計和施工的.基于室內模型試驗,分析了群樁順序壓入土體后所引起的土體變形規(guī)律、超孔隙水壓力的變化和沉樁前后土體的微觀結構特征.試驗結果表明:群樁壓入后,土體水平側移和地表隆起是不斷累積的,存在著已壓入樁的遮簾作用;超孔隙水壓力并不是單樁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的簡單疊加;沉樁后,土體微觀孔隙的大小、形態(tài)和排列特征也發(fā)生了變化,其結構性更加緊密,擠土效應明顯.
土工格柵與砂土相互作用的單剪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MB
頁數:7P
4.5
利用大型循環(huán)單剪試驗儀,進行30組大型單剪試驗,綜合研究分析不同類型的土工格柵,不同的格柵數量和格柵分布形式對加筋土力學特性的影響。研究3種不同類型的土工格柵,分別是矩形截面和橢圓形截面的雙向格柵,以及三向土工格柵。試驗結果表明,土工格柵的截面肋條以及節(jié)點厚度和相對開孔面積與加筋砂土的抗剪強度呈正相關,肋條長度和寬度與加筋砂土的抗剪強度呈負相關。進一步試驗表明,格柵的布置層數對砂土的力學性能產生影響。當向純砂中加入土工格柵時,其整體純剪切強度降低。砂土的剪切破壞面集中在試樣上部,試樣下部各高度處的相對剪切位移較小。加入土工格柵后,整體試樣的表觀黏聚力增加,摩擦角降低。因此,在單剪模式且筋材鋪設方向與剪切方向一致時,筋土界面成為軟弱界面,降低了抗剪強度,同時筋材對砂土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因此出現了表觀黏聚力。
基于工程體與地質體相互作用的兩體力學模型初探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452KB
頁數:8P
3
基于工程體與地質體相互作用的兩體力學模型初探——針對大壩和壩基、壩肩和庫岸相互作用傳統的一體兩介質模型,提出了兩體力學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以及應用范圍;闡述了一體兩介質力學模型與兩體力學模型之間的差異,并用單軸壓縮實驗進行了驗證:建立了...
靜壓小樁復合地基樁土相互作用的試驗研究與工程應用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90KB
頁數:5P
4.4
靜壓預制混凝土小樁復合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無污染、無噪音等優(yōu)點以及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大、壓縮模量提高顯著等特點。本文通過靜壓小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及分析,研究了預制靜壓樁復合地基樁土相互作用變化規(guī)律及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計算方法。通過某工程實例的應用分析,驗證了預制混凝土小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式中各項糸數取值的實用性。
基于土與結構相互作用的鉸樁-人工土復合地基結構減震的振動臺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99KB
頁數:4P
4.5
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鉸樁-人工土復合地基,并分別對剛性地基-框架結構體系模型及鉸樁-人工土復合地基-框架結構體系模型進行了小型振動臺試驗研究。在鉸樁-人工土地基-框架結構體系的模型試驗中,采用了木屑土以及層狀剪切土箱模擬實際場地的人工土,用兩端帶鉸的樁模擬產生端塑性鉸的樁,并在振動臺上輸入elcentro波。試驗結果表明,其地震反應較之剛性地基-框架結構體系有很大變化。在鉸樁-人工土復合地基上,框架結構各層加速度、層間剪力明顯減小,自振周期增大,特別是阻尼有很大的提高,說明此復合地基有明顯的減震效果。
靜壓楔形樁沉樁效應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6P
4.4
為探討楔形樁與等截面樁在靜力沉樁過程中的沉樁效應,在軟土地基中分別對1根等截面模型樁和3根不同楔角的楔形模型樁進行靜力沉樁試驗。通過試驗數據整理分析,獲得等截面樁與楔形樁在靜力沉樁中樁周土的豎向位移、徑向位移、沉樁壓力與沉樁深度的規(guī)律及最大豎向位移和徑向位移。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地質條件下,楔形樁周土的豎向位移和徑向位移分別隨沉樁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斷下沉并靠近樁中心;最大豎向位移和徑向位移均出現在1倍平均樁徑處,最大豎向位移為平均樁徑的5.78%~9.45%,最大徑向位移量為平均樁徑的0.92%~2.04%;楔形樁沉樁所需的沉樁壓力隨樁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斷增加,且增加的速率越大。
雨水及庫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02KB
頁數:8P
3
雨水及庫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試驗研究——重點介紹國土資源部“長江三峽地質災害監(jiān)測與預報”2000年科技專項計劃中雨水及庫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試驗研究成果。建立了室內人工降雨控制系統、水庫水位控制系統、大型滑坡試驗平臺起降控制系統等和多物理量測試系統、非接...
考慮樁土相互作用的變阻抗樁縱向振動特性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36KB
頁數:6P
4.5
目的揭示豎向動力荷載下變阻抗樁與土相互作用時的振動特性.方法從三維軸對稱模型出發(fā)建立了定解問題,利用拉氏變換手段和阻抗函數的傳遞性,推導求解了任意段變阻抗樁縱向振動時樁頂頻域響應理論解,并進行了參數影響分析.結果分析表明存在臨界樁長,此樁長以內縮頸樁動剛度及阻尼相比正常樁較小,擴頸樁則較大,變截面樁動剛度及阻尼在頻域有大峰夾小峰現象.樁缺陷段長度、大小對樁頂影響與位置密切相關,變模量樁有類似規(guī)律,但與正常樁相比,樁底反射時間不同.結論筆者提出的考慮樁土相互作用的變阻抗樁縱向振動理論解,與樁土眾多常規(guī)參數建立了明確關系,相比winkler和平面應變解可以考慮樁土三維波動效應,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適用性,為樁基抗震、防震分析與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地下結構與周圍介質相互作用的計算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59KB
頁數:4P
4.5
提出了用有限元—無界元的方法計算地下結構———土耦合體系的應力和變形。為了模擬實際受力狀態(tài),在地下結構與土相接觸的界面上設置了一種有厚度的接觸面單元,它可以與土體的彈塑性模型相銜接,能合理地反映接觸面及其鄰近區(qū)域剪切破壞帶中的變形性狀。
超長樁樁端與樁側阻力相互作用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68KB
頁數:未知
4.7
為研究超長樁在樁端與樁側阻力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設計實施了超長樁室內模型試驗,分析了模型樁在不同樁頂載荷下載荷與沉降的關系、樁身軸力隨深度的變化、樁側摩阻力隨深度的變化以及樁頂載荷與樁端土壓力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超長樁樁側摩阻力發(fā)揮作用的主要部位在樁身上部以及樁底以上10d范圍內,樁身中部側摩阻力相對較小;當樁頂載荷達到1039n時,樁端阻力和樁側阻力在樁端附近均出現增強現象.
公路隧道棚洞模型試驗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4MB
頁數:6P
4.4
以洪酉路6號棚洞為研究對象,建立模型進行試驗。通過模擬不同邊坡坡率和不同回填體材料的相互組合情況來監(jiān)測棚洞結構的內力變化及其對邊坡的支撐作用,用量測儀器監(jiān)控棚洞結構主要受力部位的變化。模擬分析公路隧道中棚洞結構、邊坡圍巖和回填體3者之間的影響關系,從而指出在由棚洞結構、邊坡圍巖和回填體組成的系統中,并非所有坡率相同和回填材料相同的情況下,棚洞結構受力巖質邊坡都優(yōu)于土質邊坡;還指出了棚洞施工回填體材料和邊坡坡率變化組合的優(yōu)化方案,對出現高邊坡時的棚洞設計和施工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土建工程師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