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缺陷對冷彎薄壁C型鋼軸心壓桿極限承載力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59KB
頁數(shù):4P
人氣 :83
4.4
通過對冷彎薄壁C型鋼軸心壓桿的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初彎曲、冷彎殘余應力對其穩(wěn)定性的分別影響和綜合影響,結果表明:對C形截面,初彎曲的影響要比殘余應力的影響更加明顯;綜合影響的效果非兩者的簡單疊加。通過有限元分析結果與中美規(guī)范設計值相比較,得出有限元分析結果與美國規(guī)范接近,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中國規(guī)范所采用的曲線偏保守。分析的結論成果為研究初始缺陷其它截面的冷彎薄壁型鋼穩(wěn)定性影響,繪制不同曲線,編制新的規(guī)范提供了參考。
制作及安裝誤差對冷彎薄壁C型鋼軸心壓桿承載力的影響
格式:pdf
大小:768KB
頁數(shù):5P
采用柱撓度曲線法(cdc法)分析了制作和安裝誤差(初彎曲、初偏心)對冷彎薄壁c型鋼軸心壓桿承載能力的影響。分析時取有效截面,以變剛度桿件為模型,計算了當初始彎曲及偏心率分別為h/1000、h/750和h/500時柱子曲線的變化。根據分析結果,建議現(xiàn)行規(guī)范對冷彎薄壁型鋼構件可適當放寬其制作及安裝誤差的限制。
冷彎薄壁型鋼門式剛架極限承載力影響因素
格式:pdf
大小:2.3MB
頁數(shù):5P
為研究冷彎薄壁型鋼門式剛架極限承載力,提出梁-彈簧單元模擬冷彎薄壁型鋼門式剛架節(jié)點工作性能和考慮構件初始幾何缺陷影響的有限元模擬分析法,研究冷彎薄壁型鋼門式剛架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性能及破壞特征。對已有冷彎薄壁型鋼門式剛架試驗模型進行模擬分析的結果顯示,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通過改變構件的腹板厚度和翼緣寬度、節(jié)點板厚度、剛架梁坡度、柱腳剛度等因素計算剛架極限承載力,計算結果表明,增大前述各個參數(shù)值均可以提高冷彎薄壁型鋼門式剛架的極限承載力。
軸心受壓冷彎薄壁型鋼的承載力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53KB
頁數(shù):未知
4.7
介紹了冷彎薄壁型鋼的優(yōu)點及其屈曲后確定承載力采用有效寬度的方法,并結合具體的工程實例,比較了三種不同截面的慣性矩、回轉半徑和承載力;得出了在用鋼量相同的情況下冷彎型鋼具有更大承載力的結果,驗證了冷彎型鋼可以帶來很好經濟效益的結論,為工程應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初始缺陷對冷彎薄壁型鋼組合方管柱極限承載力的影響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41KB
頁數(shù):4P
4.5
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研究了材料非線性條件下兩端固接時負公差和初彎曲對冷彎薄壁型鋼組合方管柱極限承載力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冷彎薄壁型鋼組合方管柱中,初始缺陷對其極限承載力的影響不能忽略;當僅存在負公差時,冷彎薄壁型鋼組合方管柱的極限承載力降低7%~13%;當僅存在初彎曲時,冷彎薄壁型鋼組合方管柱的極限承載力降低可達6%,且初彎曲對短柱的極限承載力要比對長柱的影響小。當同時存在初彎曲和負公差時,柱的極限承載力降低不是兩種影響的簡單相加。
施工缺陷對薄壁橋墩極限承載力影響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7MB
頁數(shù):1P
4.7
研究施工缺陷當中的初彎曲,并且以假設的正弦曲線來模擬施工缺陷中的初彎曲,以纖維屈服準則來求解臨界荷載,之后與無施工缺陷下的自有墩進行對比.
冷彎薄壁型鋼C形截面構件受彎承載力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1MB
頁數(shù):9P
4.3
冷彎薄壁型鋼C形截面構件受彎承載力試驗研究
冷彎薄壁型鋼拼合截面柱軸壓承載力計算
格式:pdf
大小:384KB
頁數(shù):未知
4.7
為了研究冷彎薄壁型鋼拼合截面柱的軸壓承載力,對各國有關冷彎薄壁型鋼拼合截面柱的軸壓試驗進行了ansys有限元模擬分析,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良好,從而驗證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確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構件截面形式、截面尺寸以及長細比對冷彎薄壁型鋼拼合截面柱拼合效應的影響,提出了冷彎薄壁型鋼拼合截面柱軸壓承載力的簡化計算方法。分析結果表明:隨著長細比的增大,拼合截面柱的拼合效應隨之增大。對于主要通過螺釘將腹板進行拼合的構件,當翼緣寬厚比一定時,隨著截面寬高比的增大,腹板拼合的整體性增強,從而使拼合效應增大,而截面面積的改變對拼合效應的影響則不是很明顯。
新型冷彎薄壁型鋼屋架結構承載力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15KB
頁數(shù):6P
4.7
基于已完成的g550冷彎薄壁型鋼屋架結構承載力試驗,采用通用有限元軟件ansys,建立考慮材料和幾何非線性的分析模型.分析結構的特征值屈曲和非線性屈曲承載能力,通過對比試驗數(shù)據結果,研究屋架結構的合理分析模式.結果表明,屋架結構的破壞模式為上弦桿的整體彎扭屈曲,與試驗觀測到的現(xiàn)象一致,極限承載力和試驗結果非常接近.研究表明,有限元分析模型設計合理,節(jié)點處自由度耦合的手段能模擬自攻螺釘連接的受力情況.
冷彎薄壁槽鋼軸壓柱承載力的計算方法探討
格式:pdf
大小:139KB
頁數(shù):2P
4.3
對冷彎薄壁槽鋼軸壓柱分別用中國規(guī)范(gb50018-2002)中的有效寬度法(ewm)和美國規(guī)范(aisis100-2007)中的直接強度法(dsm)進行了穩(wěn)定承載力計算,并與試驗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有效寬度法和直接強度法均可有效預測冷彎薄壁槽鋼軸壓柱穩(wěn)定承載力,gb50018-2002中的有效寬度法計算結果偏于安全。
冷彎薄壁C型鋼軸壓短柱受力性能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679KB
頁數(shù):5P
4.6
對冷彎薄壁c型鋼軸壓短柱的受力性能和破壞模式進行了試驗研究.設計的截面形式為用節(jié)點板和螺栓連接的雙肢背對背c型鋼,試件共7個,并對其進行了軸壓承載力試驗.研究了該短柱在軸向壓力作用下c型鋼型號(翼緣寬厚比)、節(jié)點板厚度和節(jié)點板間距對短柱受力性能的影響.
冷彎薄壁C型鋼軸壓短柱承載力計算方法的改進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39KB
頁數(shù):3P
4.5
用我國規(guī)范有效寬度法求得的冷彎薄壁型鋼短柱構件極限承載力高于試驗結果,傾向于不安全。所以,通過分析提出,按照《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50018-2002中的有效寬度法計算組合截面冷彎薄壁型鋼受壓構件承載力時,可以對計算結果乘以一個修正系數(shù)以示其原結果的不安全程度。由于有效寬度法在計算試件極限承載力時存在不安全性,因此本文引入另一種適用于冷彎薄壁型鋼構件的計算方法,即直接強度法(directstrengthmethod,dsm)。將直接強度法和有效寬度法計算求得的短柱極限承載力與試驗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直接強度法的計算結果與試驗值更為吻合,為使其結果更加經濟、安全,本文提出適用于計算組合截面冷彎薄壁型鋼受壓構件承載力的直接強度法建議公式。
厚壁冷彎方矩管和熱軋H型鋼軸壓極限承載力的對比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5MB
頁數(shù):4P
4.4
厚壁冷彎方矩管和熱軋H型鋼軸壓極限承載力的對比研究
帶綴板開口冷彎薄壁型鋼軸心受壓構件穩(wěn)定性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73KB
頁數(shù):5P
4.4
在開口冷彎薄壁型鋼構件沿開口方向上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綴板,能有效阻止開口截面的翹曲變形,可以有效地提高構件承載力。合適的綴板數(shù)量與構件長細比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理論推導及對不同長細比構件的數(shù)值計算發(fā)現(xiàn),當構件長細比λ小于60,而綴板數(shù)量達到3塊時,構件承載能力提高幅度趨于穩(wěn)定;當λ大于60時,綴板數(shù)量則需要達到5~6塊。同時,為了方便工程設計使用,提出利用熟知的彎曲失穩(wěn)計算公式的形式,來計算彎扭失穩(wěn)構件的計算方法,并列表顯示出兩者之間的數(shù)值關系。
圓鋼管RPC短柱軸心受壓極限承載力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007KB
頁數(shù):7P
4.6
為了研究鋼管活性粉末混凝土(鋼管rpc)柱軸心受壓力學特性,采用全截面受壓方法進行了圓鋼管rpc短柱軸心受壓試驗,測試了其在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應變情況.試驗結果表明,在荷載達到極限承載力時,鋼管prc短柱的變形主要處于彈性階段,當承載力下降到極限承載力的80%~90%后趨于平緩,在總結相關試驗資料的基礎上,參照cecs104:99中鋼管高強混凝土極限承載力公式,提出了鋼管rpc短柱的極限承載力計算經驗公式.為了便于工程應用,把公式中的混凝土強度及其對應的系數(shù)α進行了擴展,采用擴展后的系數(shù)α對試驗數(shù)據重新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與試驗數(shù)據符合良好,能滿足工程應用.
長細比對冷彎薄壁方鋼管柱軸心受壓承載性能影響的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588KB
頁數(shù):6P
4.8
以某實際冷彎薄壁型鋼結構中的冷彎薄壁方鋼管柱為例,針對其不同長細比下的軸心受壓承載性能進行試驗和有限元模擬研究。結果表明:1)有限元模擬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選擇合理的數(shù)值模型可以較好地模擬此類方鋼管柱在不同長細比下的軸心受壓承載性能;2)此類型方鋼管柱長細比小于等于30時,柱極限承載力變化很小,此時柱的破壞由材料的強度控制;當長細比大于30時,此類型柱的軸心受壓極限承載力由穩(wěn)定控制,此時柱的破壞呈脆性特性;當長細比大于48后,其軸心受壓極限承載力下降嚴重,從經濟性考慮,不宜在實際工程中使用。
屈服強度550MPa高強冷彎薄壁型鋼軸壓構件承載力設計
格式:pdf
大小:359KB
頁數(shù):5P
3
屈服強度550mpa高強冷彎薄壁型鋼軸壓構件承載力設計——高強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在國外低層住宅和門式剛架體系中應用較廣,國內已開始采用,但尚無相應設計規(guī)范可依。針對屈服強度550mpa高強鋼材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常用的軸壓構件的承載力設計方法進行了研究,包括其...
冷彎薄壁型鋼四肢拼合立柱軸壓承載力設計方法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2.0MB
頁數(shù):9P
4.7
建立了考慮材料、幾何和接觸非線性的有限元模型,在對冷彎薄壁型鋼四肢拼合截面立柱的軸壓性能試驗試件進行模擬分析,驗證有限元方法正確性的基礎上,對考慮長細比、截面翼緣寬厚比等因素的一系列試件進行了數(shù)值分析,并得到其軸壓承載力。在相關規(guī)范"有效寬度法"和"直接強度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冷彎薄壁型鋼四肢拼合截面立柱軸壓承載力的設計方法:有效計算長度法和修正系數(shù)法。研究結果表明:試件最終破壞均呈現(xiàn)局部屈曲和畸變屈曲的破壞模式;在未考慮計算長度系數(shù)折減的情況下,當長細比小于50時,各規(guī)范公式計算值均略低于試驗值和有限元值,吻合較好,當長細比大于50時,公式計算結果過于保守。
冷彎薄壁C型鋼柱穩(wěn)定性分析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0MB
頁數(shù):7P
4.7
冷彎薄壁C型鋼柱穩(wěn)定性分析
冷彎薄壁C型鋼柱穩(wěn)定性分析
格式:pdf
大小:330KB
頁數(shù):6P
4.5
通過對選定截面冷彎薄壁c型鋼軸心受壓柱的在不同柱高與邊界條件下的有限元模擬分析,證實運用殼單元shell181分析單軸對稱構件的受力特性是合適的.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的邊界條件對失穩(wěn)模態(tài)發(fā)生次序有一定影響.限制端部的翹曲可明顯提高構件的彎扭承載力.根據對不同截面c型鋼進行的局部失穩(wěn)模擬,結果與國內外規(guī)范的對比表明我國現(xiàn)有規(guī)范對板件局部屈曲計算過于保守.板件的厚度對構件的局部屈曲承載力有很大影響.分析結論成果為該類構件設計以及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參考.
高強鋼焊接箱形柱軸心受壓極限承載力試驗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1.2MB
頁數(shù):7P
4.7
為了研究高強鋼中厚板焊接箱形柱的極限承載力,以11mm厚國產q460高強鋼中厚板制作了7個焊接箱形柱進行軸心受壓試驗。試件共包含寬厚比8、12、18三種截面,長細比分別為35、50、70。根據試件的實測尺寸、鋼材的力學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初始缺陷的形式考慮了試件的初始撓度、初始偏心及焊接殘余應力,分析預測了試件的極限承載力。試驗結果表明,高強鋼焊接箱形柱穩(wěn)定系數(shù)采用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的c類截面柱子曲線偏保守,試驗結果平均曲線更接近b類截面曲線,但仍需進一步驗證。分析結果表明,考慮了初始缺陷的有限元模型可準確預測柱的極限承載力,可以作為試驗數(shù)據的補充。
殘余應力對H型鋼柱構件極限承載力的影響 (2)
格式:pdf
大?。?span id="2wnrri89hn" class="single-tag-height" data-v-09d85783>313KB
頁數(shù):10P
4.5
殘余應力對h型鋼柱構件極限承載力的影響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產熱軋h型鋼投入生產后,使得h型鋼廣泛使用。然而, 由于熱軋h型鋼的殘余應力存在使得鋼結構構件中某些部位提前進入塑性狀態(tài),使構件 極限承載力降低,而目前在鋼結構構件極限承載力計算中,尚未找到一種很好的方法, 來直接考慮殘余應力的影響。隨著計算機普及應用和數(shù)值分析方法的不斷發(fā)展,可以通 過計算機建立與實際吻合的構件模型,較準確、快捷地計算出殘余應力影響下的構件極 限承載力。因此,本文以h型鋼為研究對象,運用大型有限元軟件ansys建立殘余應 力模型,將殘余應力作為初應力加入到有限元模型中,著重考慮殘余應力對h型鋼構件 極限承載力的影響,并與gb50017—2003鋼結構規(guī)范對于實腹式軸心受壓構件的極限 承載能力設計值和切線模量理論值對比,分析我國對于鋼結構規(guī)范對于實腹式軸心受壓 構件的極限承載能力設
文輯推薦
知識推薦
百科推薦
職位:移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評價
擅長專業(yè):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