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建設工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比如施工圖紙、監(jiān)理日志等重要資料因保管不當或時間久遠而丟失。當這些關鍵資料缺失時,傳統(tǒng)的造價鑒定方法就無法實施,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工程款該如何確定呢?
在建設工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比如施工圖紙、監(jiān)理日志等重要資料因保管不當或時間久遠而丟失。當這些關鍵資料缺失時,傳統(tǒng)的造價鑒定方法就無法實施,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工程款該如何確定呢?
資料不齊全時的挑戰(zhàn)
通常情況下,工程造價鑒定需要依賴施工圖紙、監(jiān)理日志等詳細資料來進行精確算量。然而,一旦這些資料遺失或不完整,傳統(tǒng)的方法就難以奏效。面對這種情況,承包商和發(fā)包方往往陷入僵局,不知道該如何繼續(xù)推進糾紛解決。
法院的解決方案:參照類似項目
1. 收集類似項目的證據
當施工資料不齊全時,法院會采取一種靈活的方式——參照周邊地區(qū)類似項目的工程款約定來確定爭議工程的造價。具體來說:
提交類似工程造價的證據:法院可以責令各方當事人提供類似的工程造價證明文件,如合同、報價單等。
多份證明文件作為參考:為了確保公平公正,通常需要收集多份類似的工程造價證明文件,以增加決策的可靠性。
2. 綜合分析與選擇
在收集到足夠多的類似工程造價證明文件后,法院會對這些材料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選定最合適的參照文件:
實際履行情況:已經實際履行的合同比投標報價更有說服力。這意味著,如果某個合同已經成功執(zhí)行并支付了款項,它將被優(yōu)先考慮。
地理距離:臨近地區(qū)的造價證明力強于其他地區(qū)。因為地理位置相近意味著成本結構、市場行情等因素更為相似。
工程類似程度:相同類型的工程造價證明力最強。例如,同樣是住宅建筑或商業(yè)綜合體的造價數據更具有參考價值。
3. 確定最終造價
通過上述步驟,法院能夠較為準確地確定爭議工程的造價。這種方法雖然不是最理想的直接算量方式,但在缺乏原始資料的情況下,確實是一種合理且可行的選擇。
案例分享
某建筑公司在完成一個項目后,由于資料管理不善,導致部分施工圖紙和監(jiān)理日志丟失。雙方因此對工程款產生了爭議。在這種情況下,法院要求雙方提供了多個類似項目的造價證明文件,并經過仔細分析,最終選定了一個位于同一城市、類型相同的項目作為參照,成功解決了這一糾紛。